竹间智能简仁贤:我要做出让人类爱上的机器人|Xtecher人物

竹间智能 | 2016-11-27

人类有可能爱上人工智能吗?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与一堆代码数据之间的爱情,念头听起来疯狂,却是《西部世界》、《Her》等影视作品自然而然的设定。

2013年12月,寒冷无雪的西雅图,简仁贤在从一家电影院走出来,吐出一口热气,白雾弥漫了他的视线。他刚刚看完《Her》这部电影,脑中回响着一个声音:

This is what I need to do,this is what I want to do.

在过去,许多影视作品曾详尽地描绘人与AI的关系,其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许是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2001太空漫游》中哈尔9000(HAL9000)那一闪一闪的红色光芒。

然而,与以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类似,探讨人与AI关系的作品,大多数都将AI视为潜在的威胁——真正把AI看做可以与人类产生情感的存在并探讨双方关联的作品,其实并不多见。

彼时,简仁贤还未离开微软,时任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但从那时起,要做情感机器人的这颗种子已经在他心中埋下,隐隐萌动。

设想:如果机器有记忆

2015年8月,离开服务超过10年的微软,简仁贤创办了一家名为Emotibot竹间智能的科技公司——他希望能做出中国市场上首款“人工智能伴侣”,而《her》中的机器人Samantha正是他所想达到的目标。

机器人是否可能有“情感”?这是自机器人概念诞生以来就从未平息过的讨论热题。

事实上,认为 “人工智能不会有情感”和认为“如果人工智能有情感,它们将会和人类情感一模一样”这两种观点都是偏颇的。

人工智能很可能会有情感——如果情感指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人工智能没有理由拥有自我保护直觉、嫉妒等情感,不过,我们可以将“利他主义”或其他对人类有利的“情感”注入到人工智能里面,让人工智能能够取悦人类,与人类交互,由此以情感伴侣的身份融入人类生活。

天性使然,人类对于情感的神秘乐趣和依赖性,永远大于人类对于冷冰冰的科技产品的乐趣和依赖性。

因此,人类不断地探索“如何让计算机具有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情绪理解能力”,通过人机自然语言对话,满足人们更高阶、更高频的情感互动需求。而随着科技发展,富有人性色彩与人文关怀的人工智能产品,也势必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角逐的热点。

然而目前,消费者很难对市面上的机器人产生情感依赖和黏性,因为它们普遍用途单一,体验不好,只会被当作无聊时的消遣——这种状况会制约机器人的发展,因为如此一来,机器人便不会得到足够多的训练,更加无法了解用户,在聊天时就也无法学会语境和情景上的配合。

对此,简仁贤思考:如果能让机器人形成一个“记忆体”,记住人对它说的话,从对话信息中学习人的喜好习惯、感情状态、精神状态,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机器人“不通人性”的问题?

如果能够实现,机器人便可以在同用户对话时像朋友和家人一样,给予关心和安慰,激发用户的黏性——用户说得越多,机器人就了解更多,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用户就会信任它,交代它去办事。

起步:虚拟机器人

这样的想法听起来简单合理,可落到实处却并非易事。

要让机器人形成自身的记忆,必须依赖于庞大的数据和不断进行的机器学习

在数据获取上,竹间智能选择与第三方安卓操作系统卓易Freeme OS合作。今年11月1日,双方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竹间智能将机器人内置在安卓系统里,通过手机获取用户数据。这也标志着竹间智能情感机器人正式落地。

目前国内仅有两家第三方安卓操作系统,一家是阿里云,另外一家就是卓易Freeme OS。简仁贤告诉Xtecher, 虽然卓易安卓操作系统服务的不是一线手机品牌,多为二三线品牌,但累计用户已经接近1个亿。

简仁贤在当天发了条朋友圈:

Emotibot 驱动的 Freeme OS 颠覆了下一代的安卓系统。没有AI BOT的安卓手机即将成为历史的“功能机”,此后,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定制的情感机器人。

除了和卓易Freeme OS合作之外,竹间智能已经推出的机器人App“小影机器人”,在安卓和IOS系统都可下载。

此外,竹间智能以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数据的合作方式跟不同类型的开发者合作。竹间智能的各项情感机器人服务也将以API的形式提供给所有开发者——智能音响、智能电视、车载系统、穿戴设备、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都是竹间智能可覆盖硬件。

在电影《Her》中,男主角Theodore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信件书写员,在那个平均每天对着屏幕超过10小时的社会中,人们清醒着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面对着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在社会中催生了大量的远距离恋情和虚拟恋情。

其实,电影里的社会发展程度也许到来得会比想象中更快。

如何才能够让人类主动和机器人发生情感交融呢?这是所有做情感机器人的公司所思考的问题。

要让用户投入感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像人”。在真实世界中,人跟人初次见面、多次见面、半熟朋友、亲近朋友所讲的话是很不一样的,针对此,竹间智能的机器人在设计时也建立了认知模型。

简仁贤告诉Xtecher,他们的机器人不会在第一次使用时就问你有没有女朋友,有没有暗恋对象等这样相对深层的问题,而是先从喜欢什么电影,有什么兴趣爱好这样的基础聊天开始。

同Siri相比,竹间智能的机器人显得更聪明体贴。如果你在之前的对话中说过不喜欢吃辣,那么之后如果告诉它“我饿了”,机器人就不会再推荐你去吃火锅或者麻辣小龙虾,但不具备记忆能力的Siri给出的结果会是相同的。

竹间智能的机器人在与用户的对话中使用半监督式的学习循环技术,回顾对话的质量,一旦不好,及时修正。在类似这样的细节上,竹间智能的机器人在努力变成一个“更接近人”的机器人。

优势:B端布局

成立于2015年的竹间智能目前聚集了150多位海内外优秀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有麻省理工、卡耐基梅隆、加州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的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大牛;也有来自微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小米、雅虎、亚马逊、IBM、猎豹、联发科等拥有丰富经验的市场团队。这样的团队,让竹间智能不单单是一个技术先行的企业,他们在B端市场的布局上也远超于同体量的企业。

简仁贤认为,无论是手机、手表、智能家居、汽车,机器人可以无所不在,可以应用于金融、社交、教育、法律、出行、旅游、电商、游戏等行业,实体机器人、拟生物硬件都可以加上情感对话,跟用户产生粘性。

面对销售行业的合作伙伴,与竹间智能合作的B端商家在业务中使用竹间智能的AI技术与C端用户交流,可以实现从导购到销售到客服的交互过程。销售体系中,在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机器人做导购可以大大提升客户体验;在售后阶段,机器人又可以根据客户的情绪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提高商家的服务品质;此外,使用机器人,商家可以大大地提升效率。

面对游戏行业的合作伙伴,如果未来的游戏角色用机器人代替,会突破制式对话的限制,给玩家更好的体验;此外,机器人还可以当玩家的助理,帮助玩家选择道具,提供教学,可以提高玩家在游戏各场景中的活跃度,在提升玩家体验的同时给商家带来更多收益。值得一提的是,竹间智能提供可定制化的技术,商家可以定制专属机器人,可以自主搭配情感、记忆模块,适应生活场景和商务场景。

简仁贤的愿望是,自己主导开发的这款产品能颠覆市面上所有语音类机器人,开创一个人机交互的新时代。即便是跟巨头相比,他也信心满满:“我们的速度是大企业的100X,可以在C端和B端快速落地。未来已来,深层技术和超强执行力是我们的强项。”

未来:一生一个idea

“下一个阶段,我们会继续在业务方面向外拓展,软件部分期望与APP、服务提供商以及内容提供商达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也和硬件厂商达成合作,完成ONE BOT的愿景。”简仁贤表示,竹间智能未来的产品线将包括Emoti-Chat,Emoti-Eye,Emoti-Face,Emoti-Service等各项人工智能的产品服务。简仁贤说,大企业做AI是为了销售植入AI的产品和服务,搜索引擎做AI是为了让用户点击更多的广告,软件公司做AI是为了让其软件更流畅,社交平台做AI是为了获得更多用户留存时间,而竹间智能做情感机器人,是为了改变人的生活。

“我们选择模拟人的行为方式、认知方式,让人对机器人产生依赖。”简仁贤告诉Xtecher,他曾读过一本书,讲的是印度有一个思想家说人的一生中要找到一个idea,当你找到后,就要无时无刻不去想着它,直到把它做好为止。“这就是我的热忱和动力。”

创业之后,曾有人质疑简仁贤公司扩张过快,有虚胖之嫌,但简仁贤却并不这样认为。在微软的十多年间,他曾负责领导 Bing 全亚洲搜索、人工智能、全球移动搜索、广告、电商等技术和产品研发、并负责 Bing 在亚洲和中国的商务战略策划及技术合作。领导包括微软小冰及小娜Cortana的产品研发及落地。“我以前在微软待过超过10年,对比较大的技术、团队、产品方向掌握得也比较好。我个人觉得在AI市场,特别是在中国的市场,我们可以起到领先者的角色。”简仁贤承认自己是个急性子,他认为创业是一件24乘以365的事情,他的平均睡眠时间在3到4个小时左右,“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但人的意志力是无穷的。”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简仁贤对于这句话非常认同。“我觉得知识跟书跟常识对我来讲是一个能量的来源,我可以不吃饭,如果说停下来不认识和追求一个东西,我觉得会很难受。”他始终坚信,竹间智能的产品能够一步步无限接近《her》中的Samantha。